皮肤之家 - 轻松护肤从此开始!

皮肤之家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皮肤病 >

埃可病毒疹

时间:2022-09-04 14:38来源:www.pifuzhijia.com 作者:皮肤之家 点击:
概述 由埃可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主要为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等 治疗上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简介 埃可病毒疹,是指由埃可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,传染性强。

概述

  • 由埃可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
  • 主要为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等
  • 治疗上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

简介

埃可病毒疹,是指由埃可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,传染性强。该病的发作与埃可病毒侵犯有关。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粉红色的斑疹(皮肤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色改变,一般不隆起也不凹陷)或斑丘疹(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),发热、咽部疼痛、流鼻涕等。治疗上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。预后情况良好。

症状表现:

典型症状是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发热、咽部疼痛等。

诊断依据:

依据典型的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发热、咽部疼痛等表现,结合体格检查为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从颜面向全身蔓延,压之褪色。再加上检测出免疫球蛋白M抗体升高,脑脊液病毒学检查检测出病毒,可明确诊断。

埃可病毒疹有哪些类型?

根据病毒不同,该病可分为:

  • 埃可病毒4型病毒疹:本型常有双峰热,主要是由4型埃可病毒引起。 
  • 埃可病毒9型病毒疹:本型常呈大流行,发病急骤,主要是由9型埃可病毒引起。
  • 埃可病毒16型病毒疹:本型曾在1951年夏季于美国波士顿广泛流行,主要是由16型埃可病毒引起。

是否具有传染性?

是,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传播,通过切断传播途径,出门戴口罩、避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等防止传染。

是否常见?

本病较常见,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,没有明确的患病率。最常见感染人群是3至4岁以下儿童,青少年和成人也可发病。多见于夏秋季节。

是否可以治愈?

可以治愈,大多数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后,当原发疾病得到缓解后,病情可保持稳定,部分患者可治愈。

是否遗传?

是否医保范围?

病因

为什么会得埃可病毒疹?

埃可病毒疹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,主要是埃可病毒感染,病毒通常暂时存在于人体肠道中,通过粪便和口腔分泌物传播,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
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埃可病毒疹?

免疫力降低:患者因劳累、受凉、感冒等,导致免疫力降低,会诱发本病。

哪些人容易得埃可病毒疹?

  • 婴幼儿:婴幼儿免疫力低下,感染后,身体无法抵抗病毒,易导致本病。
  • 遗传免疫缺陷者:此类人群免疫功能低下,易导致本病。
  • 长期接触埃可病毒疹患者的人群:会接触到他们的用物,容易经过呼吸道等传播,因此更容易患病。

症状

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埃可病毒疹?

患者出现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发热、咽部疼痛,可提示早期埃可病毒疹。

怎么知道自己患有埃可病毒疹?

埃可病毒疹患者的典型表现为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发热、咽部疼痛等,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慌、乏力、胸闷等症状。

不同类型的埃可病毒疹可有不同的症状表现:

  • 埃可病毒4型病毒疹:本型常有双峰热。在初次发热时或当双峰热出现第二个峰时,于颊部、躯干及掌跖等部出现皮疹样斑疹,或者紫红色斑疹,也可出现水疱。本型常伴有脑膜炎。 
  • 埃可病毒9型病毒疹:本型常呈大流行,发病急骤,全身症状显著,多有高热、寒战、头痛。皮疹先出现于面颈部,然后向四肢、躯干蔓延,为粉红色斑丘疹,呈风疹样,也可为出血性,呈紫癜、瘀斑。皮疹反复成批出现,浅表淋巴结肿大,常并发脑膜炎。
  • 埃可病毒16型病毒疹:本型曾在1951年夏季于美国波士顿广泛流行。起病初期,多有发热、头痛、肌痛等,1到2天后退热,在面部、胸背部出现淡红色斑疹,散在分布,有时密集甚至融合,然后再蔓延至四肢等。可伴发结膜炎、脑膜炎、淋巴结肿大。

其他症状

部分严重的埃可病毒疹患者,可能会出现口腔灰白色黏膜疹、皮肤可见青紫色瘀点、瘀斑等症状。

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?

  • 病毒性脑炎:埃可病毒侵袭感染颅脑,可引起病毒性脑炎,表现为头痛、高热、恶心、呕吐、颈强直等(颈部突然不能活动,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,且颈部僵直)。
  • 心肌炎:埃可病毒可累及心脏,出现胸闷、乏力、心慌等心肌损伤。

就医

建议就诊科室

皮肤科、感染科。

  • 出现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时,至皮肤科就诊。
  • 确诊埃可病毒感染后,至感染科就诊。

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?

  • 出现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情况下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。
  • 出现发热、咽部疼痛等症状时,及时就医。
  • 出现高热、寒战、心慌等症状时,立即就医。

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?

  • 体格检查:视诊发现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从颜面部向四肢蔓延,压之褪色。有助于诊断本病。
  • 血清抗体检查:血清抗体滴度增高,免疫球蛋白M抗体升高。可提示本病。
  • 脑脊液检查:分离出埃可病毒。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。可确诊本病。

治疗

本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支持治疗,当患者皮肤斑丘疹症状得到缓解时,病情可随之治愈。[1]

治疗目标

控制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发热、咽部疼痛症状,解决埃可病毒感染问题。

药物治疗

  • 阿昔洛韦:抑制病毒DNA合成,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。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、带状疱疹等患者。副作用有皮肤瘙痒、轻度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。对本药过敏者、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禁用,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慎用。
  • 炉甘石涂剂:缓解皮肤红肿疼痛、瘙痒。适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,如急性皮炎、急性湿疹、荨麻疹等。副作用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使用时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。对此药过敏者禁用。儿童、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慎用。
  • 阿奇霉素:继发感染时,使用阿奇霉素能直接消灭病原体,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疾病,如支气管炎、咽炎、扁桃体炎等。副作用有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反应,血小板减少,肝损伤等。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,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慎用。

治疗周期

根据原发病治疗情况,以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定。

治疗后效果如何?

经正规的积极治疗患者皮肤粉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,发热、咽部疼痛症状可随之逐渐缓解;但若不积极治疗,严重者可并发病毒性脑炎、心肌炎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多长时间复诊?

出院后1~2个月内注意复查血清抗体和病原学检查,以明确体内病毒残留情况,并依据复查结果,进行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及康复治疗。不适随诊。

日常

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?

病情恢复期,需注意有无新发的症状或原有症状的加重,可进行监测并记录,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复诊[2]。

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?

  • 宜多饮水,多吃新鲜蔬菜,如白菜、菠菜、油菜、萝卜等。
  •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苹果、番茄等。
  • 少吃坚硬食物,如坚果、锅巴等。
  • 少吃未煮熟食物,如生鱼片等,以及辣椒、胡椒等辛辣之物。

除此之外,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?

  • 生活:戒烟限酒,避免受凉感冒,注意戴好口罩,尽量少接触感染者。
  • 运动:适当锻炼身体,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适当强度的康复运动,如散步、钓鱼等,运动要循序渐进,不可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。
  • 心理疏导: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承受着双重压力,患者家属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,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鼓励。
  • 用药:患者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时,注意避免饮酒,有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的患者,也要谨慎服用,并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。

预防

普通人怎么预防埃可病毒疹?

  • 出门戴口罩,避免接触可疑感染者使用过的物品,重视早期检查。注意饮水和食品安全。
  • 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戒烟,远离吸烟人群,远离二手烟。
  • 清淡饮食,营养均衡。
  • 运动方面,积极参加健身体育活动,如游泳、登山等,规律锻炼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
高危人群怎样预防埃可病毒疹:

  • 婴幼儿及遗传免疫缺陷者:此类人群免疫功能低下,易导致本病。因此需要提高机体免疫力,加强营养。可注射免疫球蛋白,提高抗病能力。
  • 遗传免疫缺陷者:合理运动,注意营养均衡,补充维生素等加强免疫力,必要时预防使用抗病毒药物,定期复查身体状况。
  • 长期接触埃可病毒疹患者的人群: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的接触,必要时做好防护,戴好口罩。

 

参考文献: 1.顾生秀,张玉萍,马彩霞.小儿埃可病毒性脑膜炎158例临床分析[J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3.762. 2.李伯埙主编.现代实用皮肤病学.世界图书出版社[M],2007.01.204-205. [3]张学军,郑捷.皮肤性病学第9版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  • 阿罗瞳孔

    概述 瞳孔缩小、形态异常、不对称、对光反射消失 由顶盖前区...

  • 凹甲

    概述 指甲或趾甲中央凹陷、颜色改变、表面粗糙 本病病因尚未...

  • 暗色丝孢霉病

    概述 因暗色真菌感染而致病,临床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因型而定...

  • 暗色孢子丝菌病

    概述 热带地方病、好发于足趾、多双侧受累 表现为痛性裂隙、...

  • 阿洪病

    概述 热带地方病、好发于足趾、多双侧受累 表现为痛性裂隙、...

  • 头癣的护理要怎么做呢

    头癣的护理要怎么做呢 - 德州庆云头癣 - 皮肤之家,头癣的护理要...